把握方向与机遇 利用优势发展产业
- 编辑:纷纷扬扬网 - 67把握方向与机遇 利用优势发展产业
2017年,太原市继续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启动36个城中村整村拆除,拔掉土小锅炉1.2万余台。
全球最主要的动力煤出口国印尼目前已与全部68家煤企签订修订协议,起初煤企对新协定有抵触心理,但最终政府成功说服企业适应新规定。在目前的合约期满之前,煤企将继续保有至多两年的开采权,之后将转换为特定的采矿许可证协议。
我们是在煤炭价格较高的时候签订修订协议,从长远角度来看,签订修正案的企业将从中受益。本次针对一代承包合同的修正案将土地租金从1美元/公顷提高至4美元/公顷。能源及矿物资源部长Ignasius Jonan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我们是在煤炭价格较高的时候签订修订协议,从长远角度来看,签订修正案的企业将从中受益。印尼2009年的采矿法要求煤企从所谓的包含特定条款(如税金)在内的承包合同、长期协议转变为全新的特定采矿许可协议。
若签订时价格较低,则协议完成的难度将加大。能源及矿物资源部称,这18家煤企及一家金矿采集公司PT Indo Muro Kencana签订修正案后,国家收入预计增长2700万美元/年。事实上,煤电联营在2017年就以神华与国电的重组整合强势展开。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神华与国电电力的重组属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煤电联营模式。游敏秘书长认为,煤电联营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本着自愿的原则进行。结合电煤运输格局,以中东部地区为重点,推进电煤购销关系长期稳定且科学合理的相关煤炭、电力企业开展联营。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游敏告诉记者,《意见》是煤炭行业贯彻国家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举措,对煤炭行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1月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的发布必将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煤电联营热潮。
对比2010年的政策,今年的《意见》无论从目标还是任务和途径方面都进行了升级。川财证券分析师邱瀚莹近日分析说,实行煤电联营,既可以解决煤电矛盾,又能多创造效益,是原有体制下煤炭、发电两大产业划分过细的校正。煤电联营可有效降低火电企业成本和盈利波动,打破煤电供需矛盾,形成长期稳定的煤炭供应关系,实现资源互补,充分发挥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效应。综合考虑监管层对煤电联营的积极态度,后续或将推进更多煤电联营项目,煤电联营步伐加快。
近十年来,关于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但对比之前的政策,这次《意见》不但由多达12部门打破壁垒联合发布,而且措施更加细化。事实上,去年化解煤炭产能过剩的热潮,以及煤炭因供需失衡导致价格大涨的现实已将煤炭企业进一步兼并重组推向了风口浪尖。201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兼并重组,全国煤矿企业数量特别是小煤矿数量明显减少,形成一批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煤矿企业年均产能提高到80万吨以上,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中国神华在1月5日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实施联合重组的进展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已更名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能源集团),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吸收合并中国国电集团有限公司(国电集团)。
据悉,目前煤电联营水平还比较低,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权益装机容量只占全国火电装机的17%左右,电力企业所属煤矿占全部煤炭产业的比例不足15%。目的有七条,分别是:通过兼并重组推动过剩产能退出;通过兼并重组推进技术进步和升级;通过兼并重组实现煤炭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兼并重组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水平;通过兼并重组加快僵尸企业处置;通过兼并重组实现煤炭产业的优化布局。
2017年11月20日,中国国电集团与神华集团宣布正式重组,成立国家能源集团,二者合并涉及资产超过1.8万亿元,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火力发电生产、可再生能源发电生产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上一轮大规模的媒体企业兼并重组始于2008年南方雪灾时的电煤紧张和发改委赴河北、河南、贵州等省进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调研。
十条的内容非常细化,主要途径有四条,分别是: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之间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发展煤电联营;支持煤炭与煤化工企业兼并重组;支持煤炭与其他关联产业企业兼并重组。煤矿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煤炭资源回采率明显提高,环境保护与治理得到加强,煤炭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形成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矿格局。煤电联营为主要途径值得注意的是《意见》特别提出支持发展煤电联营。支持大型发电企业对煤炭企业实施重组,提高能源供应安全保障水平。将促进煤炭市场更加有序发展,对今后国家宏观过程中更加准确地掌握煤炭产能,实现煤电中长期合同的有效履约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沧州海关办事窗口主动前移。
黄骅边检站推出预约办证、网上报检等便民服务,使船舶在港停泊时间大大缩短,企业运营成本显著降低。矿石完成4298.25万吨,占总量的15.9%。
截至目前,沧州黄骅港已累计完成港口建设投资690亿元,形成岸线39.5公里,后方陆域56.65平方公里,建成20万吨级航道和生产性泊位3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3个。去年以来,沧州渤海新区着眼做好港口经济这篇大文章,加快推进东疏港路综合枢纽互通、河口港区疏港路、皮带管廊等总投资359.8亿元的39个港口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首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一期工程获得核准,煤炭港区四期工程竣工投用。
在港口运营方面,各运营单位面对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政策、新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为港口吞吐量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区产业发展正在向以石油化工、冶金装备、港口物流等传统产业为基础,以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汽车、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临港产业加快转型。
沧州黄骅港进境粮食指定口岸正式获批,进境屠宰肉牛项目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风险评估。按货物走向统计,沧州黄骅港外贸完成4143.47万吨,占总量的15.33%,内贸完成2.29亿吨,占总量的84.67%。其中,集装箱业务继续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完成吞吐量65.36万标箱,同比增长8.65%。去年,煤炭港区营业利润居全国煤港首位,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均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港口。
担负集装箱运营任务的津冀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充分借鉴天津港集团、河北港口集团集装箱运营管理经验,规范生产调度组织,优化资源配置,缩短辅助作业时间和非生产作业停时,提升作业效率,不断刷新单月吞吐量纪录。油品、粮食、钢材、矿建材料等其他货类完成1637.44万吨,占总量的6.06%。
随着综合港区口岸正式开放和20万吨级航道满载安全进港常态化,沧州黄骅港跻身国际深水亿吨大港行列,成为全国主要枢纽港口。优良的通关环境为沧州黄骅港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日前,记者从沧州市港航管理局获悉,沧州黄骅港2017年运营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完成吞吐量2.7亿吨,同比增长10.43%。其中,神华黄骅港务公司将技术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成立五个科研课题组,先后推行生产集中管控、智能配煤、生产仿真等技术,使生产效率提升近10%。
拥有20万吨级航道、码头,由沧州黄骅港矿石港务公司运营的沧州黄骅港散货港区表现不俗,完成吞吐量2737.77万吨,同比增长63.18%。出港货物完成2.16亿吨,占总量的79.75%,进港货物完成5473.3万吨,占总量的20.25%。为提高通关效率,沧州渤海新区建立起了多个部门组成的大通关体系:海事、海关、检验检疫、公安和边检负责完善联检制度,在保障船舶和港口安全的同时,实施一次性共同查验。由河北冀海港务公司运营的沧州黄骅港综合港区粮油码头完成吞吐量202.92万吨。
同时,由沧州渤海港务公司运营的沧州黄骅港综合港区通用散杂货码头完成吞吐量3222.71万吨。在港口龙头引擎的强力带动下,沧州渤海新区产业聚集不断提质提速:去年共推进重点产业项目315个,完成产业项目投资734亿元,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到55%以上,装备制造项目占到27%。
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83家,营业收入超30亿元的企业达到7家。工商、安监、银行、税务等单位加强负责对船代、货代等中介服务企业的管理,便利外汇结算,倡导诚信服务,引导公平有序竞争。
按港区统计,由神华黄骅港务公司运营的沧州黄骅港煤炭港区吞吐量首次突破2亿吨,完成2.02亿吨,同比增长9.73%。鑫海四期、石家庄四药等202个项目如期开工,泰恒特钢、博翔石墨等96个项目实现竣工,开工和签约项目占到全市半数以上,招商引资月综合考评始终位居全市第一。